compiler
# JIT 和 AOT
JIT(Just-In-Time)和 AOT(Ahead-Of-Time)是两种常见的代码编译技术,它们在现代编程语言运行时中扮演重要角色。以下是对它们的详细解释,包括工作原理、优缺点以及在 Android 中的应用:
links# 什么是 JIT 编译?
JIT 编译是一种 运行时编译 技术,它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将字节码(中间代码)即时翻译为机器码
工作原理- 初始状态:程序以字节码形式运行在虚拟机上(如 Java 的 JVM 或 Android 的 ART)
- 监控热点代码:JIT 编译器监控哪些方法或代码片段被频繁调用(即 "热点代码")
- 即时编译:将热点代码即时编译为机器码,以提高执行效率
- 动态优化:基于运行时信息,进行优化(如内联、消除冗余等)
- 缓存结果:编译后的机器码被缓存,减少重复编译的开销
- 动态优化:能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优化,性能更高
- 启动快:初始时无需编译整个程序,启动速度快
- 跨平台性:字节码可以跨平台运行,适配不同架构
- 初始性能较低:未编译的代码以解释模式运行,可能较慢
- 额外开销:运行时监控和编译增加内存和 CPU 消耗
- 缓存失效:机器码缓存可能因环境改变而失效
# 什么是 AOT 编译?
AOT 编译是一种 静态编译 技术,它在程序运行之前将代码直接编译为目标平台的机器码
工作原理- 编译阶段:在程序安装或发布时,AOT 编译器将字节码翻译为机器码
- 运行阶段:程序直接运行预编译的机器码,无需解释或即时编译
- 性能稳定:启动速度快,运行时性能高,无需解释或动态编译
- 减少开销:无运行时编译的额外资源消耗
- 安全性:提前编译避免运行时动态生成代码的潜在漏洞
- 编译时间长:安装或发布时需要耗费时间进行静态编译
- 缺乏动态优化:无法根据运行时信息进行进一步优化
- 平台绑定:编译后的代码只能运行在目标平台上
# JIT 和 AOT 编译对比
| 特性 | JIT 编译 | AOT 编译 |
|---|---|---|
| 编译时间 | 运行时即时编译 | 编译阶段一次性完成 |
| 性能 | 初始较低,动态优化后性能高 | 性能稳定,但无动态优化 |
| 启动时间 | 较慢,需解释字节码后编译 | 快,直接运行机器码 |
| 内存占用 | 需要额外内存用于运行时编译和缓存 | 占用较少 |
| 跨平台支持 | 高,依赖字节码 | 低,编译后绑定特定架构 |
# 在 Android 中的应用
Dalvik 虚拟机(早期 Android,API <= 19)
- 使用 JIT 编译
- 每次运行时都需要即时编译,性能提升有限
ART 虚拟机(Android Runtime,API >= 21) ART 是 Android 引入的运行时替代 Dalvik 的虚拟机,结合了 AOT 和 JIT 的优点:
- AOT 编译(安装时)
- 在应用安装时将字节码编译为机器码(*.oat 文件)
- 优化启动时间和运行时性能
- JIT 编译(运行时)
- 从 Android 7.0(API 24)开始,ART 支持 JIT 编译:
- 对未被 AOT 编译的代码进行即时优化
- 动态监控和编译热点代码,进一步提升性能
- 混合模式
- AOT 提供稳定的基础性能
- JIT 提供动态优化和适应性
# 典型应用场景
JIT 适用场景
- 开发阶段:快速测试和调试,减少每次修改后的编译时间
- 跨平台应用:如 Java、Kotlin、Python 等需要跨平台的语言
AOT 适用场景
- 生产环境:需要快速启动和稳定性能的应用
- 嵌入式设备:资源受限且环境固定的系统
上次更新: 2024/12/01, 19:05:35